品牌解说

【产品简介】

东至云尖是以“东至槠叶种”为原料,经采摘、摊青、杀青、理条、定形、烘干等工序后制成的东至绿茶。由“中国茶圣“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椽教授于1997年指导开发。茶叶外形挺直略扁,色泽润绿显毫,内质香高味醇,汤清色碧。


东至云尖产品图.jpg


【系列产品】

东至云尖系列产品含香山云尖、天鹅云尖、玉露银锋、甘露青锋、云雾雀舌、大王云尖、赤土云尖、徽道茶、仙寓神剑、阳排翠春、江南春芽等名优绿茶。

 

【产品等级】

东至云尖分为特级、特一级、特二级、一级四个等级。

1.png


【生产地域范围】

“东至云尖”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地理标志。其生产地域范围为安徽省东至县东南浅山林茶区,四至范围:东至本县的葛公镇、木塔乡与石台县、祁门县,江西省浮梁县交界;南至本县的龙泉镇、县茶场与江西省波阳县交界;西至本县的官港、香隅镇与江西省彭泽县交界;北至本县的尧渡镇与东流镇的交界。


【历史沿革】

东至县植茶历史悠久。据史料记载,东至县植茶始于晋,兴于中唐、清。从唐“至德茶饼”、清“千两朱兰”、近代“至德红”工夫红茶,到现代“东至云尖”,贯穿东至历史。东至官港曾隶属白居易笔下的“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”的浮梁地区。世界三大红茶之一的祁红,也是发源于东至县城的尧渡老街。早在唐代东至官港的茶叶就已火爆长安城。


唐代杨华《膳夫经手录》即有至德茶的记载。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《池州府志》载:《文献通考》宋片茶有仙芝、嫩蕊、福合、禄合、莲合、庆合、指合,出饶池州。今六具皆有之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《东流县志》卷之二山川载:万溪山,县南五十里,抵至德界。两山横亘,两水交流,故名山。产佳茗。卷之四物产载:茶万溪、历山味更佳。


明清时期,东至生产的“千两珠兰茶”为著名的外销、边销茶。嘉庆、道光年间年销量达万担以上。据《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志》转引《益闻录》第267号(1883年6月刊)载:“建德为产茶之区,绿叶青芽,茗香遍地,向由山西客贩至北地归化城一带出售。咸丰元(1851年)《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》签订后,山西茶商在建德采办珠兰花茶贩至河南,转贩新疆乌鲁木齐、塔尔巴哈台等处卖给西洋人。后因战乱,同治年间(1862一1874年)珠兰失传。”


同治初年(1864年),东至招来粤商改绿为红。光绪元年(1875年)黟县人余干臣在东至尧渡街仿“闽红”改进红茶制法,大获成功。后余干臣又在祁门闪里,历口发展红茶生产,逐渐形成了以祁门、东至为主,包括贵池、石埭、黟县的祁红产区。其后的一百多年间东至县以生产祁红工夫而称著。


80年代以来,先后开发的名优茶有香山云尖、天鹅云尖、甘露青峰、碧色天香、紫石兰花、红牡丹等。90年代以来,逐渐规范制造工艺、统一产品品名,大力发展东至云尖生产,形成了以东至云尖为主的名优茶生产格局。1600余年来,东至人种茶制茶,品茶论茶,以茶为生,以茶为乐。


【自然环境】

东至位于安徽省南部,是“八百里皖江”的起点,同时处于盛产名优茶的北纬30度线上,四季气候湿润温和,境内襟江带湖、云雾缭绕,森林覆盖率达58.7%,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条件造就了东至盛产名优好茶。东至云尖以东至东南部核心小产区高山茶树为原料,充分吸收着最高海拔1375.5米的天然养分和富硒山泉水的层层浸润。“东至云尖”采用一芽一叶制作,品性优雅,富含锌、硒、氨基酸、茶多酚等微量元素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
东至县—茶园风光2.jpg